·依法惩治危害税收征管典型刑事案例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典型案例
·检察机关与妇联组织协作开展司法救助典型案例
·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典型案例(第一批)
·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机制典型案例
·“两高”关于依法惩治医保骗保犯罪典型案例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公益诉讼案件,更高水平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典型案例
·“加强刑事检察监督 促进刑事司法公正”典型案例
·检察机关“依法惩治网络犯罪 助力网络空间综合治理”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检察院
·正义网
·浙江检察网
·衢州检察官方微博主页
·衢州检察今日头条号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自身建设
基层检察官如何看《第二十条》?
时间: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一上映,就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电影院里涌入一波又一波观众,铺天盖地的影评更是席卷各大网络社交平台电影的名字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这一款更为广为人知的名字,是正当防卫制度。

有人说看这部影片,像是在看剥洋葱,画面、剧情一点点触动泪腺,抑制不住的愤慨、同情震撼着内心。影片中,村民王永强一家一直饱受村霸刘文经的迫害,王永强在一次反抗过程中杀死了刘文经。王永强的行为究竟是面对不法行为勇于维护自身权益的“正当防卫”还是怀揣恶意泄愤伤人的“故意伤害”?影片的叙事主线看似围绕寻找案件关键物证---刘文经车里的刀,实则是想通过王永强的案例来唤醒“沉睡”的刑法第二十条。

“你认为这些都对吗?”,这是案件检察官吕玲玲与韩明讨论案件时发出的质问。韩明列举了2014年周显平案、2015年贾云珂伤人案等多起相似案件均被宣判为故意伤害罪,原来,由于有大量司法判例在前,使得包括检察官在内的法律从业者不敢“亮剑”,因为“杀人偿命”“死者为大”的观念压力,让他们在办案更多采取“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导致一条原本能够为弱者鸣冤、为苍生请命的法条悄悄“沉睡”。

面对吕玲玲检察官发出的质疑,面对公车司机的女儿声泪俱下对公平的呼唤......在这一声声的呼喊中,“韩明”终于明白,那些案子看似办得严丝合缝,完全符合法条规定,但其实错了。法律还是那个法律,法条也还是那些法条,是哪里错了?是办案的人错了,是“韩明”错了,看似精准的经验恰恰把法条教条化了。脱离了社会生活实际的法条变得僵硬,如同整容过度的脸庞,怎么看都不自然。这样所作出的判决,真的能实现结果正义吗?

作为一名基层检察干警,在观影过程中,我也不禁陷入深思,韩明所犯的错误,在我自己身上又是否能找到相似的痕迹呢?在法学院进行法学学习并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完成理论积累,后进入检察机关参与司法实践。法的分类、原则,犯罪的构成要件,早已烂熟于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办案数量的增长,职业经验让我越来越自信,案卷推送过来后,往往看一眼就能“对号入座”,找到病因,准确定性。可是影片中的张贵生和王永强只是普通老百姓,他们不懂得那些法律上的条条框框,他们心里有的只是最本能、最朴素的正义感和价值观。我们能够苛求张贵生在挺身而出时脑袋里闪过各种行为定性吗?王永强拿着剪刀冲向刘文经时,时间能像镜头一样暂停?答案是不能。

韩明教条式的运用法律,自我满足于法律的专业性,脱离社会实际自顾自的就法律谈法律,却不知恰恰将法条陷于自我陷阱。法律规定浩如烟海,我们法律人也不可能记住每一条,但万变不离其宗,法律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正如那句影片台词“法律的权威,来自于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朴素正义,就是对公平最根本的评判标准。

现实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都在告诉我们:不能对维护自身权益者、见义勇为者过于苛刻,为众生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当不法侵害发生时,社会需要有人挺身而出,需要有人践行公平正义。“法!决不能向不法让步”!民众心中对公平正义的守望,是法之必行,也应当是检察人员坚持“三个效果”、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所给出的回应。

技术支持:正义网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检察院技术处版权所有
授权使用: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检察院
联系电话:0570-12309 地址:衢州市西区紫薇路20号 邮编:324000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