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发布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三)
·两高三部发布《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办法》(全文)
·两高一部印发《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2018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2019年修订)
·保健品市场乱象整治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实践与思考
·安全生产领域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办理难点问题
·突出特色严格规范提升能力着力推进新形势下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
·关于行政公益诉讼的几个问题
·司法改革视野下刑罚变更执行同步监督的反思与拓展应用
·最高人民检察院
·正义网
·浙江检察网
·衢州检察官方微博主页
·衢州检察今日头条号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法学苑地
李某盗窃案——窃取景区荷塘中他人抛弃硬币的定性分析
作者:周祺皓  时间:2017-09-20  新闻来源:  【字号: | |

  编者按:为强化出庭指控,提升公诉形象,推进队伍建设。近日,衢州市检察机关在市检察院举行第二届“控辩对抗赛”选拔赛,全市8支队伍的24名选手参加比赛。本期开设“检律控辩对抗赛专题”,对比赛中的案例进行评析。 

  李某盗窃案 

  ——窃取景区荷塘中他人抛弃硬币的定性分析 

  一、基本案情 

  某著名景点一池塘中荷花盛开,许多游客将一元或五角的硬币投掷在荷叶上用以祈福,景区工作人员定期对硬币进行清理,这一场景引起了李某的关注。李某知道硬币材料为钢芯镀镍,可以用磁铁吸起来,于是他制作了绑有吸铁石的钓竿,每天下午五点左右去该池塘钓钱,一直都没有被景区工作人员发现。一个月下来,李某共钓取硬币5650元人民币。后景点工作人员得知此事后向李某索要该笔款项,李某以硬币是游客抛弃的为由拒绝交还。 

  二、分歧意见 

  本案李某钓取钱财的事实清楚,对于游客投掷的硬币之法律属性、李某是否构罪等问题上意见分歧较大,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游客投掷到池塘中的硬币属于抛弃物,该抛弃物在景区未进行打捞前系无主物,李某钓取硬币的行为虽然扰乱景区管理秩序,但并未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不构成盗窃罪。 

  第二种观点认为,游客投掷硬币是为了祈福,进而获取内心的满足和安宁,故将硬币投掷在特定的、事实上有人管理的地方,其投掷硬币的行为实质上是对景区的赠与行为。李某钓取硬币的行为侵犯了景区的财产所有权,应构成盗窃罪。 

  第三种观点认为,被游客抛弃的硬币属于无主物,但当硬币处于荷塘这一园林管理部门实际控制区域时,推定景区占有该硬币,故李某行为构成盗窃罪。 

  三、评析意见 

  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本案争议的焦点有两点:一是游客抛掷硬币行为的性质;二是李某能否取得硬币所有权。 

  (一)游客投掷硬币行为性质的认定 

  笔者认为,游客作为硬币的所有权人,投掷硬币行为是对财产的单方处分行为,本案中,游客为祈福投掷硬币,是基于自己的信仰或精神寄托、心理慰藉,其在硬币被抛入荷塘之后即达到祈福目的,游客放弃了硬币的所有权。另外,游客并没有将硬币赠与他人的意思表示,抛掷硬币的行为也有别于将硬币放入功德箱的捐赠行为。因此,难以认定游客有将硬币赠与给景区的意思表示,游客投掷行为一经实施即产生法律效力,原物上的所有权灭失,硬币归于无主。 

  (二)李某是否取得硬币所有权 

  刑法中,盗窃罪的犯罪对象为“公私财物”。我国关于盗窃犯罪侵犯客体的传统学说是所有权(本权)说,即财产犯罪侵犯的是公私财产所有权,除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外,其他侵害财产的犯罪都是对所有权全部权能的侵犯。[1]即由于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使财物所有人在事实上永久的、完全地丧失对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可能。按照所有权理论,一般情况下,游客投掷硬币后即丧失硬币的所有权,硬币作为无主物不会也不可能成为财产犯罪的侵害对象。因此,任意第三人有意识地占有均能产生先占效力,进而取得硬币所有权。从这个角度上说,李某基于先占取得了硬币所有权,难以认定成立盗窃罪。但是,并非所有的抛弃物一经抛弃即成为无主,还应当考虑抛弃物所处的场所。换言之,如果将抛弃物置于有管理制度或排他性的场所时,任何第三人未经场所管理者的许可,不能取得抛弃物所有权,抛弃物应属于场所管理者占有,若第三人不法侵占该物则是对场所管理者财产权的侵害。本案中,游客抛掷的硬币处于景区管理和控制的场所,另外,景区主观上对硬币还有事实上的知晓和控制支配意识,景区工作人员定期对硬币进行打扫和清理,可以认定景区对硬币主观上有积极追求占有的心态。因此,景区占有硬币,李某不能以先占取得硬币所有权。 

  综上,游客在景区抛掷硬币是放弃了对硬币的所有权,景区基于事实上的控制占有了硬币,李某不能以无主物先占原则取得硬币的所有权。因此,李某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客观上实行了秘密窃取的行为,不法侵占景区财产权,应当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作者单位:衢州市人民检察院) 

    

    

    

    

    

    

    

    

    

    

    

    

                                   

 

 

  


 

  [1] 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7版,第701页。 

技术支持:正义网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检察院技术处版权所有
授权使用: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检察院
联系电话:0570-12309 地址:衢州市西区紫薇路20号 邮编:324000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